查看原文
其他

骄傲的六月:写在“石墙运动”五十周年之际

罗新 七彩娘娘 2019-08-01

今年的六月,注定不同凡响。


6月6日,纽约市警察局的局长James O'Neill,做出了一个出乎意料的举动:在一次公开演讲中,为50年前的石墙(Stonewall)事件道歉。他说:“当时纽约警察的所作所为是错误的,这一点毫无疑问。......(当时的)法律和行动,带有歧视性和压迫性,我为此道歉。


(纽约警察局长为石墙事件道歉)


整整五十年之后,LGBT(同性恋、双性恋、变性者的简称)群体,终于等来了这一句道歉。


事情的起因是这样的:本世纪60年代的时候,美国的民权运动风起云涌,但是,LGBT群体一直不被社会认同,警察可以随意逮捕同性恋、变装者。位于纽约曼哈顿格林威治村的石墙酒吧,是LGBT群体的“地下”活动场所。1969年6月28日深夜,纽约警察突然来到石墙酒吧抽查,并要强行带走在场的数百名顾客。在这个过程中,这些一向忍气吞声、备受歧视的“边缘人”,与警方发生大规模冲突。此后的几天里,LGBT群体与警方持续对峙,各种社会支持组织迅速成立,从此,LGBT运动开始了一个新篇章。


(1969年6月28日半夜,警察在石墙酒吧逮捕同性恋者)


(1969年6月29日开始,大规模的游行爆发)


第二年,也就是1970年6月底,美国各地举行了纪念“石墙运动”一周年的LGBT大游行。从此以后,每年的六月底,这类游行都会在美国以及世界各地举行。


(2018年6月底,笔者在纽约观看Pride游行)



六月,成为LGBT的“骄傲(Pride)之月”,为真实的自己而骄傲。而彩虹,则成为LGBT群体的标志,象征着这个世界是多元而丰富多彩的。



五十年过去了,这个世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。LGBT群体获得了越来越多的权利。2015年,美国最高法院通过了全国同性婚姻合法的条例。


而“石墙骚乱”发生的酒吧,也在2016年,成为美国国家级历史地标。



时至今日,我甚至听到有人抱怨:LGBT群体太高调,占用了“正常人”的许多资源。


如果你认为,今天,LGBT群体不会受到任何歧视,你就大错特错了。


就在这个“骄傲的六月”开始的第一天,纽约的两面彩虹旗就被人烧毁了。



6月7日,伦敦一对女同性恋在乘坐地铁时,遭受一群男孩子的殴打,血流满面。



而我认识的一个华人女孩,大学毕业后准备和女友结婚。她的父母都是华人,至今对她这个决定不相信、不承认、不接受。父母和孩子都很痛苦。


前几年,好莱坞曾经拍过一部电影“石墙”,想重现1969年那场有历史意义的运动。结果电影出来,几乎让人笑掉大牙。


男主人公是一位白人帅哥,里面的角色也大多是“看上去很正常”的白人。



而当年在“石墙酒吧”的标志性人物,却是黑人变装者Marsha Johnson.



在电影编导眼里,大概一个体面的白人同性恋,比一个黑人变装者,更容易被观众们接受和认同。


而早些年有另一部电影,受到广泛关注。这部小制作的独立电影“男孩不哭”,是根据真实事件改编。Teena Brandon从小就认定自己应该是个男孩,并且在短短的一生中不断地以男孩身份生活,最终在1993年,21岁的时候被残酷杀害。



即使在Teena死后,Teena的妈妈仍然坚称Teena是女儿,而不是儿子。


所以,远到素不相识的电影观众,近到自己的亲生父母,有多少人能完完全全接受、支持、认同LGBT群体呢?


其实,在这个世界上,LGBT与其他人的不同,只是社会多元性的一个小部分。


我大女儿上的是一所艺术学院。入学的第一天,是新生培训。有老师召集所有的新生,围成一个大大的圆圈。然后这位老师说:“凡是符合下列要求的同学,请往前站一步”。


她首先说:“曾经享受学校免费午餐的同学,请往前迈一步。”(在美国,家庭收入在贫困线以下的学生,从小学到高中,都可以享受免费午餐)


有一些学生往前迈了一步。


这位老师又说:“认为自己是LGBT的同学,请往前站一步。”


又有一些同学这样做了,有刚才没有动的还站在大圆圈上的学生,也有那些已经迈了一步的贫困家庭学生。


老师又说:“来自单亲家庭的同学,请往前迈一步。”


“曾经遭受过性侵犯的同学,请往前迈一步。”


“曾经有过自杀倾向的同学,请往前迈一步。”


“父母是少数民族族裔的同学,请往前迈一步。”

......


随着一遍又一遍的召唤,原来整整齐齐的大圆圈已经不复存在,变成了一层一层的小圆圈。


到了最后,几乎所有人都哭了。这些17、8岁的孩子们,第一次认识到:原来,人和人之间,是如此的不一样。刚刚还手拉手和自己站在一起的那位同学,现在可能已经站在了最里层的圆圈那里。


外圈和里圈,不仅仅是几步路的距离,而是一道又一道社会的鸿沟。


这个游戏,给每个新生上了人生的第一课:人人生而不同。包容和接受这些差别,才能和平共处。


我前几天转发了一位妈妈撰写的“陪伴自闭症儿子成长”的文章。一个患有严重自闭症的孩子,受到家庭、学校、社会的多个层面的无私和持续的关怀。他所享受到的资源,是正常孩子的上百倍,但是所有的人都无怨无悔。


这个孩子是幸运的,他和其他孩子“不同”。但是,这种“不同”,没有被这个社会拒绝,而是被温柔地接受。


Tyler Clementi就没有这么幸运。这个2010年毕业于我们镇高中的18岁男孩,乐队首席小提琴手,在升入大学之前,勇敢“出柜”,公开了自己的同性恋倾向。迎接他的,是妈妈的泪水,以及旁人异样的目光。进入大学不久,新室友偷偷拍下他和男伴约会的视频放到网上。两天后,Tyler跳下华盛顿大桥,结束了自己年轻的生命,这时候,他刚刚进入大学一个月。


(Tyler Clementi的脸书头像)


年轻的Taylar选择了向这个世界宣布自己的“不同”,他为此付出了生命的代价。


我二女儿上小学的时候,学校里每年组织“国际日”活动,而加入我们“中国队”的,有三个被美国家庭收养的中国女弃婴。


她们阳光、快乐、向上,她们父母也愿意让她们接受中国文化,认同自己来自中国这样一个事实。在我们“中国队”里,完全看不出这些孩子和其他中国孩子有什么两样。


可是,我知道,她们在中国被抛弃的原因,是因为她们是女孩,而且还可能有身体上的一些不足。


2019年1月15日,34岁的白人Arthur Martunovich,拿着一个锤子,走进纽约一家华人开的自助餐厅,杀死三个华裔男子,来宣泄对于“中国男人”的仇恨。


(Arthur Martunovich和他行凶的中国餐馆)


所以,你看,成为社会的弱势群体,遭到攻击和迫害,比我们想象的容易。


对于那几个孩子来说,生为女性,或许加上一点缺陷,就被抛弃了。


对于三位被杀害的华人来说,“中国男人”这个标签,就让他们失去生命。


这种歧视,这种抛弃,可以来自自己的家庭,也可以来自陌生人。


所以,我想,LGBT运动的意义,其实并不局限于这个群体本身。它让所有”弱势群体”,所有被欺凌、被压迫、被忽视的人,能够觉醒并呐喊,能够不再生活在羞耻、恐惧之中


杀害Teena的凶手被绳之以法,暴打伦敦地铁女同性恋的男孩们一个个落网,Arthur Martunovich面临终身监禁。这些明目张胆的歧视容易被发现,被制止。而渗透在文化里、思维里的那些歧视,却又让人防不胜防,无能为力。


如今的社会,处于前所未有的对立状态。从对待同性恋的态度就可见一斑。


2019年4月3日,文莱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把同性恋定为死罪的国家。同性恋者要被处以“石刑”,用石头活活砸死。


2019年5月24日,台湾的“同性婚姻法案”正式生效,这是亚洲首个国家/地区通过此类法律。



同处于亚洲的文莱和台湾,几乎在同一时刻,做出了截然不同的选择。


这种价值观念的分裂,时时刻刻,在各个国家、各个民族,各个层面发生着。


“石墙运动”的意义,既是LGBT群体的觉醒,也是民权运动的一部分,是手无寸铁的平民与国家机器的对抗。有了那一场运动,LGBT从地下走到地上,从不合法,到合法。它带动了整个社会对于多元化的重新认识。


所以,纽约警察局长的道歉,具有一定的历史意义。这是五十年后,警方首次公开承认当年对LGBT群体的迫害是错误的。


这是国家强权,向人性自由的低头。


(2018年6月底,纽约Pride游行中的警察和游行者)


这个六月,纽约将迎来有史以来规模最庞大的“世界骄傲大游行”。来自世界各地的LGBT群体以及他们的支持者,将于6月30日,在纽约展示自己的骄傲。官方预计参加人数将达到三百万人。而从6月1日开始,一系列与LGBT有关的文化、艺术、政治活动,也在陆续展开。


可以想象,道道彩虹,会飘满六月的纽约,和六月的全世界。


六月份的Pride游行人数会很惊人,六月份关于LGBT的话题会很热门,六月份,“骄傲”这个词,会无数次出现。


其实,“骄傲”,不应该仅仅限于LGBT人群。


你可以为自己是LGBT而骄傲;


你可以为自己是少数族裔而骄傲;


你可以为自己患有自闭症的孩子而骄傲;


你可以为自己出生于落后的乡村而骄傲;


你可以为自己是女性而骄傲......。


骄傲的真正意义,是打破固有的歧视,推翻社会堡垒,让每一个独立的人,都能展示真实的自己,都有做人的尊严,都能得到公众承认。


这个“骄傲”的六月,希望能给我们带来包容、开放、活力


前文导读:

陪伴自闭症儿子成长

张晓辉百日祭

“王小姐”的生日宣言

Modified on

  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    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